當前位置:首頁>>詳情頁面 |
十堰市人大常委會深入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 民意“零距離” 民生“快準穩”
2023年第1期 —— 人大視窗 作者:文·圖/李小銳 李明泉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對“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當家作主”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確要求。十堰市人大常委會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堅持立法體現人民立場,監督維護人民權益,代表工作傾聽人民心聲,推動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更加充實、幸福感更有保障、安全感更可持續。 開門立法讓每一部法規都載滿民意 “根據東風社區基層立法聯系點提出的修改意見,條例草案三審稿在第六條增加一款,‘社會保障卡一卡通應用服務場所應當設置社會保障卡讀寫、掃碼終端,完善服務設施’;根據竹溪縣縣河鎮群眾提出的修改意見,在第十三條增加一款,‘任何單位、個人有權對社會保障卡一卡通服務管理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對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存在違法違規行為的可以投訴和舉報’”。 2022年10月24日,市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上,市人大法制委員會主任委員向常委會組成人員詳細報告《十堰市社會保障卡一卡通服務管理條例(草案三審稿)》修改情況:“這部條例草案只有18條,但從起草到三審,通過新聞媒體、基層立法聯系點、立法專家座談會、立法協商等方式,共征求各方面意見建議670余條,采納78條,真正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地方立法全過程。” “這部條例是市人大常委會開展‘小快靈’立法的一項創新探索,目的是通過立法‘小切口’,解決市民口袋卡多、手上碼多‘大難題’。”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黃蕓介紹,“將來條例實施后,一張社保卡將整合金融服務、醫療健康、文化旅游、城市交通、身份信息識別等近20種功能,真正實現多卡合一、一卡通辦。” 這只是市人大常委會立法工作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新要求新期待的一個縮影。2019年3月,市人大常委會立法項目調研組到市人民廣場社區聽取居民的意見建議,居民代表楊先生反映:“一群人跳舞,周邊人受苦;在小區遛狗不牽繩,放任大型犬在小區、人行道撒歡;一家商鋪門口5分鐘內連續發生3起高空拋物事件,掉落的物體就砸在行人腳邊……”市人大常委會迅速征詢市直相關部門意見。市城管執法委、市環境監察部門負責人建議盡快制定噪聲污染防治地方性法規。市公安部門負責人呼吁完善對高空拋物、犬只傷人等行為處罰制度。 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很快形成一致意見:根治不文明行為,必須通過法規制度來規范,用法治手段來約束,《十堰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立法項目隨之上馬。 為更大范圍聽民聲、匯民智,立法工作專班“走出去”,深入市公安局、市城管執法委和鄖陽區、鄖西縣、武當山旅游經濟特區開展立法調研,了解掌握一線情況;征求專家學者和9家省直部門對條例草案意見。堅持“請進來”,組織召開座談會,多渠道聽取執法部門、民營企業、基層社區和居民代表的意見建議,進一步拓寬思路,開闊視野。條例草案初稿在市級媒體公布后,立法工作專班召開四場社會各界代表參加的立法座談會,協同市委統戰部將條例草案征求意見工作納入政黨協商計劃,征求8個民主黨派的意見。 “要把重點放在群眾反映強烈的不文明行為治理上”“應該增加文明家庭建設、鄰里守望相助等方面的規定”……各方面意見建議紛至沓來,為條例修改工作提供有力支撐。條例二審稿、三審稿依照法定權限,對群眾反映強烈的養犬管理、控制吸煙、高空拋物、跳廣場舞和噪聲擾民等問題,嚴格設置法律責任,確保法規落地見效。 2020年8月26日,《十堰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通過,經省人大常委會批準,2021年1月1日起,該條例正式頒布實施。 今天,“暢行車城”文明交通行動創新拓展,城區垃圾分類全民參與,遛狗牽繩“帶牌”全面鋪開……以全國地市級第一名的成績創全國文明城市的大美十堰,人人都是文明城市的參與者,人人都是“道德高地”的堅守者。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立法目標。”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師永學強調。在生態文明建設條例、揚塵污染防治條例等8部地方性法規的起草、修改過程中,市人大常委會堅持從人民急難愁盼入手,積極拓展民主立法渠道,不斷加強基層立法聯系點能力建設,著力推進立法協商,切實做到集中民智、集思廣益,以人民群眾的“幸福清單”作為地方立法的“責任清單”,用人民群眾的“點贊量”檢驗地方立法的“含金量”,努力使立法工作過程成為弘揚民主精神的過程,書寫了問法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的生動篇章。 “代表行動”織密社情民意聯系網 “我們小區的電梯已安裝6部,以后再不用爬樓梯了”“美食街的廢品收購點遷走了,垃圾都被清理干凈了”……盛夏季節,丹江口市丹三路居民的笑容格外燦爛,社區居民都來向十堰市人大代表范昌輝報喜。 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人大代表是主力軍。2017年以來,市人大常委會聚焦脫貧攻堅、疫情防控、營商環境改善和鄉村振興等工作,連續6年組織開展“代表行動”,全市8700多名各級人大代表深入村莊社區、工廠學校,聽取民情、反映民意、匯聚民智,織密“打撈”社情民意的一張大網,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過去群眾不知道人大代表是干啥的,自從開展‘代表行動’,選區有啥情況、群眾有啥想法,都能及時反映上去、得到答復,問題也能得到解決,群眾跟我們可熱乎了。”范昌輝贊不絕口。 范昌輝回憶,老舊小區安裝電梯的建議來自老鄰居的一句牢騷話。一天在樓道里,范昌輝和鄰居老吳打招呼,擦肩而過時,老吳嘆了一口氣: “年紀大了,上個樓得歇三回,要是有個電梯就好嘍!”牢騷話里有民意!第二天,他約上同一代表小組的另兩名人大代表,晚飯后到小區廣場和大爺大媽們聊家常。沒想到這一聊,還真“撈”到不少“干貨”:居民們安裝電梯的意愿非常強烈,可就是沒有渠道反映。幾天下來,范昌輝收集意見建議10多條。“我整理了好幾天,按照‘代表行動’的統一要求,原汁原味地反映上去。” 代表“沉下去”,民意“聚起來”,政府部門“動起來”,這是“代表行動”的普遍做法。 2022年10月29日,鄖陽區柳陂鎮沙洲村蔬菜基地,機械轟鳴,車輛穿梭,10余名工人忙碌施工,項目負責人唐偉介紹:“這個項目總面積3萬多平方米,主要包括大棚建設、土地整治、田間道路、灌溉及排水等工程,總投資590萬元。” 蔬菜產業是沙洲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在今年4月該鎮組織的“代表行動”中,種植大戶王波向區人大代表、村委會主任郝善國反映了灌溉設施損毀、大棚高度不夠等問題。“我們立即向上級主管部門反映,爭取蔬菜大棚改造項目。”柳陂鎮人大主席吳安利說,“區直農業部門很快立項并開工建設,項目完工后,將大大改善菜農的工作環境,顯著提高農作物產量和預防極端天氣的能力,增加收入。” 2017年至2021年,全市“代表行動”共提交意見建議7400多件,7100多件得到落實。今年全市聚焦鄉村振興開展的“代表行動”中,代表提交意見建議2075件,已落實1848件。 為民監督推動解決“急難愁盼”問題 2022年6月30日,“交房即交證”儀式在蘭溪谷營銷中心舉行,11名業主代表拿到新房鑰匙的同時,從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工作人員手中接過不動產權證書。 “很開心,沒想到這么快。”業主張先生十分高興。而在3年前,該市不動產登記辦理還是一大難題。市人大常委會開展專題調研,聽取審議有關工作報告,向市委專題匯報,推動工作在當年取得突破性進展。此后兩年,針對不動產登記辦理慢問題,市人大常委會組織兩次專題視察,相關部門推出雙休預約登記延時服務、“24小時不打烊”自助服務等創新舉措,不動產登記進一步提質增速。 能不能解決實際問題、能解決多少實際問題,最能檢驗人大監督的“成色”。2020年10月21日,十堰市行政中心8樓會議室里,氣氛熱烈。市人大常委會召開2020年優化營商環境專項工作評議大會,對市“兩院”、市發改委等16家部門進行公開評議。會前,市人大常委會組織4個評議調研組,先后深入16家被評議部門、延伸二級單位和服務對象開展專項調研,通過召開動員會、查閱資料、走訪座談、問卷調查測評等方式,座談單位中層以上干部300余人,座談服務對象及社會各界代表316人,現場核查問題線索60多條,收集問題及有關訴求85類548件。邀請49名社會各界代表參加會議,對各部門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進行滿意度測評。 從視察調研到集中評議,從督辦落實審議意見到開展第二次滿意度測評,歷時8個多月。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十堰市政務服務數據開放共享和互聯互通加快推進,“互聯網+”和企業投資項目“幫代辦”政務服務深入人心,當年項目審批管理系統實時共享率、正確率居全省第一,全市政務服務質量效率和市場主體滿意度大幅提升。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物業服務和管理困難多,市人大常委會兩次聽取審議關于物業服務和管理情況的報告,對城區物業管理工作情況開展專題詢問,推動完善居民小區基礎配套設施,提升物業服務水平,居民幸福感不斷增強。 針對養老難、養老貴問題,市人大常委會聽取和審議關于養老服務業發展情況的報告,督促政府匯聚更多資源發展社區養老、居家養老,讓更多老年人享有高質量、有尊嚴的晚年生活。 冬季供暖事關千家萬戶,市人大常委會組織部分市人大代表,對冬季供暖工作進行視察調研,督促落實各項保障措施,確保廣大市民溫暖過冬。 現場督辦柳林溝交通擁堵問題,督促打通兩條微循環道路,有效緩解群眾出行難;專題督辦戶外廣告招牌設置不規范問題,推動整治拆除違規廣告31175處…… 市人大常委會將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定不移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充分發揮人民代表大會這一主要民主渠道作用,完善人大及其常委會運行的制度機制,使人大各項工作更好體現人民意志、維護人民利益、激發人民創造,不斷推動新時代人大工作創新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