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萬物生,極目楚天舒。2023年1月13日,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隆重開幕。省長王忠林作省政府工作報告時鄭重表示:過去五年,是湖北迎難而上、向難求成,大戰大考贏得歷史性勝利的五年,全省人民擼起袖子加油干,使湖北浴火重生、華彩蝶變。
“習近平總書記肯定湖北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在光電子信息產業獨樹一幟”“武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獲批建設”“武漢入選首批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試點示范”“加快武漢中航鋰電重大項目建設”“高標準啟動武漢新城建設”……報告中,武漢元素頻現、武漢亮點十足,讓出席會議的武漢市代表團全體代表倍感振奮,引起強烈共鳴。
新跨越:建設先行區扛牢武漢擔當
“武漢不僅是湖北的武漢,更是中國的武漢,必須始終從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做好武漢各項工作,更好服務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省委書記王蒙徽參加武漢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湖北要加快建設成為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首先武漢要成為戰略支點;湖北要努力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首先武漢要成為先行區。武漢完全有條件、有能力當先鋒、打頭陣,擔當主力軍。”這一席話,讓代表們備受鼓舞,也深感責任重大。
武漢如何當先鋒、打頭陣,建功先行區?代表們圍繞這一話題展開熱議。
過去一年,全省經濟增長頂壓前行、穩中向好,交出了難中求成、殊為不易的發展答卷——地區生產總值增長4.7%,在過5萬億經濟大省中增速第一,其中,武漢市的地區生產總值增長4%,增速保持全國同類城市前列,總量近1.9萬億元。在全省發展大盤中,龍頭武漢全力領跑。
“武漢在國家和湖北戰略布局中地位特殊、作用重要。武漢好,湖北才能更好。”王忠林在參加武漢市代表團審議時指出,過去一年,武漢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優異成績,為全省大局作出了重要貢獻。2023年,武漢要更好發揮龍頭引領作用,在湖北“先行區”建設中當標桿、作示范。
“報告通篇貫徹了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湖北工作的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體現了經濟大省勇挑大梁、多作貢獻的使命擔當,是一個高舉旗幟、求真務實、提振信心、引領發展的好報告。”省委常委、武漢市委書記郭元強代表說。就下一步武漢發展,他提出,要錨定國家中心城市和國內國際雙循環樞紐的總體定位,全力以赴穩增長,依靠科技創新培育壯大新動能,扎實推動武漢都市圈建設,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對標一流比學趕超,切實當標桿作示范,為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國家荊楚篇章作出更大貢獻。
“報告是一份立意站位高、理念思路新、總結部署實、工作要求嚴的好報告。”市委副書記、市長程用文代表說,“我們將按照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突出大抓項目、大抓產業、大抓創新、大抓環境,奮力打造新時代英雄城市。”
繼北京、上海、粵港澳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成渝區域科技創新中心之后,武漢成為國家批準建設的第五個科技創新中心,科技強省建設邁上更高水平。“報告指出,奮力譜寫新征程荊楚篇章,要堅持教育優先、創新驅動、人才引領。”華中科技大學黨委書記李元元代表建議,“要充分發揮湖北高等教育優勢,最大限度挖掘高等教育潛力,釋放高等教育活力,把科教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會場內,代表們熱情高漲,圍繞湖北改革發展積極建言獻策;會場外,全市上下熱潮涌動,搶抓機遇、主動作為。2023年,沖刺“2萬億城市俱樂部”,在湖北先行區建設中當先鋒、打頭陣,武漢重任在肩、一往無前。
新動能:科創引擎帶動高質量發展
報告指出,“武漢都市圈發展規劃獲國家批復”“光谷科創大走廊187個重大項目全部開工,創新要素聚焦、策源能力突出、科創活力迸發、創新生態一流的大走廊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
區域協同、創新引領、產業發展,成為武漢市代表團審議報告時的熱詞。
2022年是時不我待、砥礪奮進的一年。武漢新增1個過2000億元功能區、2個過1500億元城區,武漢都市圈8個區域交通硬聯通項目建成,武鄂黃黃一體化加速推進。
“武鄂黃黃是武漢都市圈的核心,武漢新城是武鄂黃黃城市中心、武漢都市圈高質量發展和區域協同發展主引擎。”東湖高新區管委會主任張勇強代表表示,要以更大擔當、更大作為,主動對接、主動服務,大力推進以武鄂黃黃為核心的武漢都市圈建設。
武漢長江新區管委會主任趙利洪代表同樣充滿期待,他建議以大交通引領大發展,盡快啟動光谷長江大橋和蓄滯洪區安全工程建設,建設長江國家自然資源博物館,支持長江新區打造改革先行區、創新策源地、開放新門戶。
科創強則產業強。過去一年,武漢產業發展迅速,先進制造業加快強鏈補鏈,建成億元以上工業項目85個、新開工億元以上工業項目220個,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58家、增幅全國第一。
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長兼總裁莊丹代表建議,培育更多“硬科技”企業,加強高端復合型小語種人才培養,支持湖北企業國際化拓展,更好推動全省產業鏈協同發展。
汽車是我省第一大支柱產業,產量居全國第四。報告提出,要大力發展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加速形成“下一代”汽車產業生態圈。武漢經開區管委會主任唐超代表深受鼓舞,“報告為武漢經開區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機遇。”嵐圖汽車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汪俊君代表同樣信心滿懷,“2023年嵐圖公司將持續在高端新能源賽場上發力,為湖北新能源汽車產業增勢蓄能”。
志存高遠、對標一流,敢與最好的比,敢向最強的拼,共同把湖北高質量發展藍圖變成現實,武漢責無旁貸!
新愿景:“共同締造”中繪就民生幸福畫卷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省人大會議期間,武漢市代表團緊緊圍繞增進民生福祉,出主意、謀良策、議辦法。
“五年來,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動搖,用心用情辦實事、惠民生,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75%以上……”報告的民生“賬單”,讓武漢代表團的代表深有感觸。
2022年,武漢推進93個小區(村灣)共同締造活動試點,完成428個老舊小區改造。民生支出占比達77.7%,城鎮新增就業29.97萬人,預計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5.5%和7.5%左右。“一老一小”、教育醫療、社會保障、文化體育等一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逐步得到解決。
東湖高新區左嶺街道智苑社區是共同締造工作的樣板點。“國家富強、民族復興最終要體現在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幸福美滿上,一件件社區小事連著初心、系著民心。”智苑社區黨委書記胡云代表說,“我們社區65歲以上空巢老人、獨居老人845戶,80歲以上高齡老人181人,多數老人都有‘養老不離家’的愿望。”為此,她建議進一步加快全省養老事業發展,在社區居家養老模式上有更大的創新舉措。
“‘共同締造’活動與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相通、方向一致、目標一致,是生動的全過程人民民主湖北實踐。”武漢市漢陽區江欣苑社區黨委書記、社區居委會主任胡明榮代表建議,省里盡快出臺相關政策,推進“共同締造”常態化長效化;加大“以獎代補”力度,整合衛生、文化、民政等領域資源,鼓勵多干多獎、多籌多獎、干好多獎。
報告提出“牢牢把握鄉村振興這個‘三農’工作重心,大力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令武漢木蘭花鄉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葛天才代表激動不已。他建議加大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提高抗旱抗災能力,加大鄉村人才引育力度,以鄉村人才振興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抗擊疫情這三年,每個人都不容易,同心抗疫成為了我們難忘的記憶。”武漢協和醫院消化內科胃疾病研究室主任朱良如代表說。結合自身工作經歷,她建議適當增加重癥監護病房護理人員的工作崗位,提高護理人員薪資報酬,吸引更多人才加入護理隊伍。
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精神,如同春風拂遍兩江四岸,吹響了武漢奮進新征程的嘹亮號角。根據最新出爐數據,2022年度武漢GDP重回全國第八,增速居前十城市榜第一。“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沖刺。”2023年伊始,武漢拿出擊鼓催征的氣勢,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努力在湖北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中當先鋒、打頭陣,以一域精彩為全域添彩。